3D打印能否打印另一个自己?

    3D打印技术是近30年来兴起的一项集光机电、计算机、数控及新材料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。其与传统的制造方法不同,是通过将粉末、液体、片状等离散材料逐层堆积,“自然生长”成三维实体,就好像一层层打印上去一样,为此人们称其为“3D打印”,又称“快速成形”,学名称为“增材制造”。
3D打印

    用3D打印,能否打印(克隆)另一个自己?现场的科技人员回答:大约需要3天时间,1万元左右。如果按1∶1的比例打印真人,能分辨出人的毛孔,如果这个人脸上有青春痘,也能够清楚地打印出来。大家熟知的神九飞船中每个宇航员的坐垫,就是他们利用这项技术制造模型,并最终制造出成品的。15年来他们已为全国25个省市的单位提供过2000多次的3D打印服务。这里的3D打印机,平均每台全年工作时间3000小时。


    科学家称,现在可以用3D打印技术批量制造出干细胞,这一技术将能加速实现打印人造器官的进程。 在不久的未来,这种3D打印技术可以用来制造类活组织物质,作为药物测试的样品。 该技术依靠可调节的“微型阀”来制造出一层层的人体胚胎干细胞。 通过改变喷嘴直径可精确地控制干细胞产出的速度。 首席科学家、来自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的威尔·休博士说:“我们发现,这一依靠阀来调节的打印技术很温和,能保持干细胞的高存活率,也能准确地制造出大小一致的球状体,最重要的是,打印出的人体胚胎干细胞能保持它们的多能型,即分化成其他类型细胞的潜能。” 源自早期胚胎的胚胎干细胞就像一块白板,有潜能成为身体内任何一种组织。

3D打印

    从打印躯壳,到打印胚胎干细胞,是一个质的进步。其实,用3D打印制造人的器官,不仅进展到了胚胎干细胞,已经有器官被制造出来了。例如,利用牛耳细胞,在3D打印机中打印出美观、实用的人造耳朵,可用于先天畸形儿童的器官移植。

3D打印

 

如果对3D打印人体器官感兴趣可以阅读:3D打印造出人体器官(耳朵)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 行业资讯» 3D打印能否打印另一个自己?
分享到: 更多 ( 140 )